包杰:让四胡之音生生不息
包杰:让四胡之音生生不息说起蒙古族乐器,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马头琴,其实在蒙古族乐器中流传最广的还有蒙古族四胡。59岁的包杰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1965年3月,包杰出生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永丰村,其家庭为蒙古族四胡世家,从他曾祖父开始,四代人均为四胡艺人。
爷爷、父亲都是当地蒙古族四胡演奏的名角儿,这让当时还是娃娃的小包杰艳羡不已。他经常趁着父亲在生产队上班儿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偷偷地拿出四胡拉来拉去,有些天赋的他很快就爱上了四胡演奏。
7岁起,包杰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蒙古族四胡技艺。1977年至1980年期间,他的四胡演奏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高。高中时期,包杰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四胡技艺,并练习马头琴、二胡、板胡等乐器,从中借鉴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如马头琴的泛音、和音,二胡、板胡的弓法、指法等,极大地丰富了四胡的演奏技法。
回乡务农后,包杰常在农闲时拜访草原上的民间蒙古族四胡老艺人,不断学习和搜集流传下来的四胡曲目。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掌握传统演奏技艺的同时又不断吸收现代演奏技巧,包杰形成了独特的四胡演奏风格。他的演奏曲目主要以乌力格尔和蒙古族民歌为主,演奏风格自然、朴实、感情饱满。
对艺术的痴迷,让他和蒙古族四胡演奏结下不解之缘。2007年初,包杰在自家院里创办了文化大院,以四胡演奏表演为主线,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被大庆市委宣传部、大庆市文化局授予“大庆新农村文化建设十佳文化大院”。2008年,包杰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包杰说:“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传承人,我有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成立文化大院就是想弘扬蒙古族四胡音乐,让它代代相传。”
常年的勤学苦练、深钻细研,让包杰的演奏水平大大提升,声望名播远近。2012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找到了包杰乐鱼官网,邀请他参与对濒危蒙古族四胡音乐曲目的记录式保护工作。在此期间,他搜集和整理出了百余首四胡曲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因为对四胡的热爱与追求,他先后参加了大庆市“五一七天乐”演出活动、黑龙江省2014年农民文化节演出活动,并荣获了2014年黑龙江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百名“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黑龙江基层优秀文化人才)、2017年黑龙江省“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2023年他又通过了黑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评估。
包杰说:“现在,蒙古族四胡音乐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一想到今后能做那么多的事儿,这常常令我兴奋不已。”
扎根民间艺术土壤,绽开民族器乐之花。如今,包杰还致力于四胡音乐教学,经常深入学校为孩子们讲授四胡的演奏技巧、乐理知识。凭着对民族音乐事业的无限热爱,包杰在四胡音乐创作、乐器改革以及教育传承等方面续写着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