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与声技法分析doc
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与声技法分析doc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与声技法分析 摘 要: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其音乐创作生涯几乎涵盖了整个浪漫主义音乐盛期。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其改编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共六首,《狩猎》是其中第五首。在这首钢琴曲中,李斯特巧妙地将钢琴当作一个交响乐队来进行创作,运用丰富的音色对比,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的丰富表现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很好的展现了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那种自由洒脱、色调丰饶多变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特别是对其和声技法的具体分析,来探究和声在音乐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归结李斯特某些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李斯特;狩猎;和声 “钢琴之王”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其作品很好的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那种自由洒脱、色调丰饶多变的风格特点。李斯特的创作领域主要是钢琴音乐和交响音乐,在李斯特的全部钢琴作品中,高难度的练习曲以技术艰深和形象鲜明而著称。李斯特一共作有两首“狩猎”练习曲。一首是《超级技术练习曲》里的第8条,为李斯特自己创作的。另一首是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中的第九首改编的,是改编曲,非原创。本文重点从和声角度研究1840年出版的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五首《狩猎》。 一、《狩猎》曲式及和声分析 《狩猎》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但并不规整。开始的A段在陈述完主题乐思以后,并没有直接跟进第一插部B,而是紧接着又出现一次主题音调,但这次的出现与第一次的略有不同,是对之前主题音调层次的加厚。可以说第二次出现是对第一次的一个重复和扩展。主题音调在全曲先后出现四次。中间共有两个插部,插部B和插部C。 (二)主题 作为全曲围绕的焦点,主题有其自己的特性,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并可用作乐曲发展的基础。而这首《狩猎》就有着鲜明的主题。 谱例1 作品开始的A段(第1-16小节)为全曲的主题。整个A段在E大调上陈述,围绕E大调的主音(g1、e2、b2) 展开。主题的出现是单旋律无伴奏的,采用左右手交替衔接进行的方式,让人感觉清晰,流畅。 其中,主题的第一句(第1-8小节),作者在乐句的一开始运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双音下行的弱起,紧接着进行到由g1和e2形成的三度音程上,组成了一个乐汇;而下一个乐汇又从g1和e2 的三度音程开始,而后又走到g1和e2组成的六度音程上。整个第一乐句始终处于p的力度上,用模仿Flauto(长笛)清脆、干净的音色,奏出一幅狩猎者开始出发向山林行进的画面。 主题的第二句(第9-16小节),与前一乐句的手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这一句的开头作者运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的双音上行,与第一句开头的下行音形成了对比。且一开始就从f的力度引入,与前一句又形成力度上的对比。第二句开始模仿Corno(圆号)的声音,与长笛的声音相比更加深厚、粗旷。两句之间在音区、音量、音色的鲜明对比,让听众一开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仿佛感受到了猎人发现猎物时的兴奋与欢快。 在第二句的最后(第12-16小节),出现了长笛和圆号的交替,音乐又回到了主题的第一句上。左右手三度、五度、六度音程交替的手法,加之以经过音为主的外音,使得旋律线条非常流畅。级进的进行,并且始终运用前十六后八这一节奏音型,给人呈现出一幅狩猎时猎人追逐猎物的活跃的画面。 整个主题的和声进行,只采用I-V及V-I的主属进行,简洁清晰,具有和声力度,很好的巩固了主调。 (三)主题的发展 A1段(第17-31小节)是A段的延续,也是主题的重复与扩展。这一部分仍然是在E大调上陈述,不过主题只用右手来弹奏并且移高了一个八度,仍以p的力度引入,给人一种更加通透、辽远的感觉。同时,左手独立出来,以E大调主的半分解的形式,成为一个二声部的伴奏,使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 谱例2 和声上,作曲家在这一部分大量采用了“空五度”这种材料。“空五度”又叫“省略音”,是一种省略三音的三。空五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纯五度音程,由于它的音响较空洞,又称为空五度。空五度往往是直接由一个纯五度音程或是五度、四度音程的叠加构成,音响自然和谐、空旷辽远。在左手二声部的伴奏中,两个声部都围绕着主调E大调的I 级和V级两个音来进行。左手的上下两个声部交替使用前十六后八的节奏音型,与右手的主题旋律形成呼应。接着在第24小节,音乐又出现了主题中模仿圆号的第二句。力度变为f,与前面形成对比。在A1段的最后四小节,音乐又回到一开始的主题旋律上,并在p的力度上以E大调的主结束。 B段(第33-52小节),一开始采用叠入式引入的手法(A1段最后半拍和B段的第一个半拍是重叠的同一个音),调性转为E大调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采用新的音乐材料,音型由原来的和声音程变为进行,形成了与前两段完全不同的音响效果。 与前两段相比,B段更加宽广、宏大,更加有庄严、辉煌的气势。每一个拍点的重音,加上贯穿始终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使得音乐给人一种正步走的铿锵有力的恢宏气势。 谱例3 在和声上,本段与前面两段相比也更加丰富。首先,有了比较频繁的调式变化。由原来的E大调转到其同名小调e小调,其间又穿插了G大调和e小调的交替,形成大小调的渗透和对比,而后在e小调上结束。其次,和声的进行也有丰富的变化。在前两段中,和声主要是由E大调的I 级和V 级构成的;而在这一段,开始第一句(第33-36小节),其和声进行是e小调的 IV IVI VI2VII/V K46V;第二句(第37-40小节),和声进行是G大调的 IV IIV K46V7 I;第三句(第41-44小节),又回到了e小调,其和声进行是VIII V V56I V;第四句(第45-52小节),仍然在e小调上陈述,和声进行是V56/IVIV VII6III VIII V56I VIVII7/V VVI II6 K46 V7 I。从这一段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看出,和声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同时,通过观察这几句终止式的运用,也可以发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在创作时,仍然会运用具有古典主义时期特点的一些比较规整的创作手法。 (四) 在B段之后,乐曲又完全再现了A1段(第53-69小节),进一步巩固了主题。在这之后,就进入了另一个乐曲发展阶段,即C段。C段(第69-112小节)首先在调性上与前几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乐曲从主调E大调突然转到a小调上。虽然以小调开始,但作曲家并没有表现柔和的色彩,而是更加的铿锵有力。 首先是以强有力的八度双音的大跳开始,紧接着是双手六度平行的刮奏。(这种刮奏是李斯特在钢琴演奏技巧上的又一个创新,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之一。) 谱例4 之后是右手跨三个八度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左右交替。 谱例5 这种大跨度的进行与主题旋律形成非常大的反差,会让听者感觉到这一段的冲突要比前面紧张,这种时儿高,时儿低的效果,既体现了狩猎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让人觉得很有趣,容易产生共鸣。 和声方面,作曲家在本段也采用了一些独特的创作手法。材料上,作者运用了副属、属九、复合等浪漫时期比较有特色的类型,使和声层次更加厚实、丰满,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多变。调式调性上,以a小调开始,后面转入其关系大调C大调,而后又在C大调的近关系调e小调的V7上开放终止,为后面同主音大调E大调的主题再次出现做好铺垫。 (五)尾声 最后的A2部分(第112-128小节),在一连串的分解中又回到了主题的旋律音调上。只不过,这次旋律的出现比以前更加紧凑且更具有活力,并且音色也更加的清脆动听。作为一个尾声很好地巩固了主题。最后三小节短小的补充,以IV IV I的和声进行完满终止,坚定有力,使人感到经过一番努力,这次狩猎终于获得了成功。 谱例6 二、《狩猎》和声写作特色 (一)材料方面:空五度、重属、副属、九、复合等的运用,使整首乐曲和声层次丰满,和声色彩丰富,音响效果丰饶多变。 (二)调性布局方面:围绕中心调性E大调,作对称式的调性布局。全曲的调性安排为E大调- e小调-G大调- e小调- E大调-a小调-C大调- e小调-E大调。乐曲最中心的部分采用主调E大调,然后向邻近的两边分别进行小调和大调的两次交替发展。大小调之间的转换,均以同主音大小调和关系大小调的转换贯穿,最后在开头和结尾都回归到主调E大调上。一头一尾与中心调前后呼应,作为三个支点,把全曲贯穿起来。这种以三度关系为主的调性布局方式,与古典乐派突出四五度关系的调性布局明显不同。如果说古典乐派以调性扩张为其主要发展手段的话,浪漫乐派则采用不同调式的相互交替融会作为发展演进的主要方式。前者是力度性的,后者是色彩性的。这也正是浪漫乐派和声的一种特色。 (三)和声进行方面:较多的运用I-V、V-I的主属进行,V56/IV-IV、VII7/V- V等的离调解决到其临时主的和声进行,V- VI的阻碍进行,以及K46-V7-I的完满终止等等。不难看出浪漫时期的和声在有着自己发展的同时,还是以继承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为基础的。 三、结语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艺术和钢琴音乐创作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旋律常用变化音和半音进行,显示了他的独特个性。他大胆发展了和声手法,用三度关系的转调扩展了和声功能网。在《狩猎》这首短小的乐
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